source: 廣播電視金鐘獎 Golden Bell Awards
同步更新於Medium:
https://medium.com/@imletter.w/golden-bell-awards-54-1d43d12ad8bb
歡迎大家來粉專逛逛坐坐
https://www.facebook.com/im.letter/
韓國有許多與金鐘類似的頒獎典禮,每次入圍名單出來時,
我幾乎每一部戲劇作品或綜藝節目多多少少有印象。
但金鐘入圍名單出來時,通常是覺得陌生。或者應該說,入圍名單中唯一熟悉的作品大多是公視出品。
(或許該想想,沒有公視的金鐘獎如何是好?)
面對各國戲劇作品來勢洶洶,以及 OTT 平台日益蓬勃發展,觀眾選擇多不勝數。
在激烈戰場中,台灣能拿出什麼武器與之廝殺?要如何殺出重圍?
台灣作品面臨極大挑戰與轉型的壓力,
但一如黃子佼、茵聲、視網膜在典禮《網台大戰,內容就是王道》串場當中所說的:「內容才是王道。」
跟前幾屆比起來,很明顯地可以感受到題材更加多元,創作者們愈加大膽嘗試,
突破舊有框架,更重要的是,新創兼具商業性。作品欲呈現的價值觀能傳遞給觀眾,能引起觀眾共鳴。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奇蹟的女兒》、《我們與惡的距離》、《20之後》⋯⋯等等,
其作品內容核心價值,都值得大眾關注。而透過戲劇的呈現,讓議題有了被了解的機會,對立衝突有了面對面探討的契機。
如同戲劇節目編劇獎呂蒔媛得獎感言:「希望這個社會有更多對話的可能。」
再來,就是每屆都在提的「錢」。
台灣影視環境愈發艱困,時代更迭,除了觀眾閱聽習慣的改變以及他國戲劇作品大量輸入外,
就是資金缺乏造成的整體惡性循環。其實前幾屆的得獎者都在發表得獎感言時都表達過類似的話,
但很顯然地,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台灣真的擁有強大的創作力,有很棒的演員,有優秀的影視人才。
他們在幕後幕前堅持優質創作,默默為電視圈付出。韓日劇很強,但是大家也要記得多多支持台灣的戲劇,
每一位觀眾們的支持化成收視率就是讓台灣影視繼續往前的動力啊啊啊!
.........
第54屆金鐘獎公視所推出的口碑好劇挾帶強烈氣勢,獲得多項大獎。
source:公共電視
《奇蹟的女兒》
《奇蹟的女兒》以女性為出發點,講述「性別」、「勞工」在職場所面臨的困境。
工廠繁盛的景象背後暗藏著無法言喻的血汗淚,作品對於人性的描寫深入,
每個角色的性格塑造皆相當立體且寫實。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黃鐙輝
●迷你劇集獎:奇蹟的女兒
source:《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粉絲專頁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以單元劇呈現,改編作家吳曉樂同名作品。
主軸討論現今教育體制的扭曲,以及家庭親子關係。作品氛圍呈現極其壓抑的狀態。
呈現手法的新創與議題的探討,讓此系列一共獲得了今年金鐘的 12 項提名。
最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作品一舉奪下 5 項獎項,成為迷你劇集大贏家。
●美術設計獎:貓的孩子
●戲劇類節目剪輯獎:貓的孩子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鍾欣凌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陳慧翎、余慧君
●電視電影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ー貓的孩子
source:《我們與惡的距離》粉絲專頁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以隨機殺人案為題材,
從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人家屬、辯護律師、精神疾病患者等多方敘事角度觀看事件,
細膩描述人物的心境與糾結。
首播即引起高度討論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入圍了 12 項,獲得 6 項大獎!
●戲劇節目女配角獎:曾沛慈
●戲劇節目男配角獎:溫昇豪
●戲劇節目女主角獎:賈靜雯
●戲劇節目編劇獎:呂蒔媛
●戲劇節目導演獎:林君陽
●戲劇節目獎:我們與惡的距離
除了上述得獎作品外,還有許多優秀的台灣戲劇,在戲劇圈裡發光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