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15屆台北電影節】-《仨小確幸》

普遍級

導演:下手大輔

2012|日本|DCP|Color|85分


  

 2012 東京影展

1  

劇情介紹

三個看似不會相碰在的人,三段人生,原本的平行線,意外有了交集。
女主角辭演發愁的舞台劇導演阿豪、離開麵包店的可蘿、與女友吵架的帥哥攝影師英斗。
三人不可思議地在廢棄民宿展開同棲生活,彷彿生命中難得的長假。
阿豪以可蘿為繆思撰寫新劇本,可蘿也重拾失落的烘焙夢......。
時光推移,三人間微妙的平衡不斷拆解重組,最後交集的三條線,看似回到正軌,
其實有很細微的改變默默產生。

主要演員列表

城戶愛莉、齊藤優、中泉英雄

觀影心得

有點可惜,自己去觀賞的那一場演員們都已經先回國了
不過會後導演還是很親切的跟每個影迷簽名握手拍照,而且因為演員們回國的關係,
還在QA時間裡大爆料!

兩場的QA大家問的問題似乎都大同小異, 
這場裡頭,導演有提及,當初這部作品其實本來僅是導演想要把自己喜歡的導演
曾用過的手法與拍攝技巧都試著拍攝一次,而呈現出來的作品。

雖然女主角在戲裡頭是比較喜歡攝影師,但是其實在電影外是比較喜歡另外一個男主角的,
而且本來是二個男主角跟女主角都有吻戲,後來刪了阿豪的部份,
女主角似乎就有點難過。

此外,女主角的經紀人還曾特別去拜託過導演,他們家的藝人沒有拍過吻戲,
請他多多幫忙。

後來簽名的時候,問了導演關於窗戶的問題,因為在電影裡有相當多幕是窗戶的開合,
窗外聲音的變幻。導演說,他想要表現的東西是不同的空間,藉由窗外窗內不一樣的聲音,
來隔成不一樣的空間。

關於最後一幕,女主角對著觀眾笑的意涵是什麼?,
導演最主要還是希望可以表現出「小確幸」的概念。

導演說,他想了很久,最後認為以這樣的畫面做為結尾,
這樣子,最能代表女主角是幸福的!

這部電影算是小品作品。

很喜歡這樣的題材,簡簡單,裡頭沒有什麼很深的意涵,
僅是想要傳達簡單明瞭的概感給觀眾,
而且整部電影的色調很溫和,而且海邊的景色相當棒,電影的背景聲不時傳來
海浪拍打的聲音!

是一部會讓人放鬆,看到最後會心一笑的作品!

DSC07062  

DSC07076   

映後Q&A(2013.07.02)

Q1(主持人):片中的三位主角從不認識到擁有微妙的默契,
可否分享一下導演是如何創作出這樣的故事,以及三位演員如何培養默契?

A1

導演:這個劇本最大的主題是精神上的自由,而精神上的自由最好是用孤獨來詮釋,
片中三個主演一開始都是很孤獨的,所以藉由他們的相遇產生的化學作用,
演變成很奇妙的關係,然後才發現全新的自己。
在片子雖然最後又各自回到孤獨一個人的關係,但是這之中已經產生不一樣的變化。

城戶愛莉:在導演的指導方面,導演一開始就讓我們看很多法國新浪潮的電影,
我看的是路易馬盧(Louis Malle)導演的《地下鐵的莎姬》(Zazie Dans Le Metro)。

齊藤優:導演也有給我DVD,
是芬蘭導演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Olavi Kaurismaki)的《愛是生死相許》(Jula,1999),
導演也要求我用這部片做功課。

中泉英雄:第一次看劇本的時候,不太清楚導演想說什麼(笑),
但是看了導演要我看的兩部電影後,再經過中間跟其他演員的磨合,
才知道「噢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Q2(觀眾):因為導演喜歡楊徳昌,
他常常能夠在平庸的角色中產生很大的力量,所以想請問導演如何在劇本上練習或運用這點?

A2(導演):關於這個部份,我在讓飾演英斗的齊藤優跟片中女友娜娜做功課時,
給他們看的DVD是《獨立時代》跟《麻將》,
畢竟楊德昌在九零年代可以說是最頂尖的導演,他的劇本結構非常縝密,
雖然都是平淡的小人物,但幾乎是滴水不漏的編織整個劇情,
而我最欣賞他的是,電影最後無論是不是主演,
每個角色都會賦予其一個完整的結尾,所以我在寫的時候也有注意,
一定要讓這三個角色有一個完整的結局,
尤其是英斗跟女朋友最後打開門見到面的那場戲,
其實就是參考《獨立時代》主角最後在電梯門打開,
他父親問說「要不要去喝個咖啡?」那一幕戲。

Q3(觀眾):這部片讓我感受到村上春樹的孤獨感,
請問導演是否也有受到村上春樹的影響?

A3(導演):我受到村上影響最深的,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

Q4(主持人):請問你們是怎麼找到這麼風光明媚的拍攝場地,還有那棟破舊的旅館?

A4(導演):其實是製片大日方教史先生,他其實在日本跟很多大導演合作過,
經過其他導演推薦才找到位於關東伊豆這個地方。
另外在伊豆大島很奇特的是,那裡海邊的沙灘是黑色的,
在日本很少有這樣的情形,所以這部片的英文名字「Kuro」,
除了是女主角在片中的名字可蘿之外,也代表著海邊沙子是黑色的,
強調是在那個地方發生的故事。 

Q5(觀眾):之前提到說因為楊德昌的影響,片中角色都會有明確結局,
但片中後來出現的第四個人呢?
雖然她不是主角,但想請問導演為何安排這樣一個沒有明確結局的角色?

A5(導演):最大的原因其實是,電影進行到那裡之後,
片中三位主角其實已經發展出很友好的關係,
那麼這時我需要另一個客觀的第三人、第四者,
比如是在跳舞或是假裝打網球的時候,去表現、製造事件,
來讓大家看出來他們三人感情已經變得很好。
另一個理由就是,我在電影裡的視角,其實是跟故事中的世界拉得很遠,
是站在很邊緣的角度去觀察電影裡所有事物,在這麼遠的距離之下,
我需要一個人來扮演這個視角,那隻眼睛,來詮釋電影裡發生的事。

Q6(觀眾):片中的經紀人後來開始寫劇本,變得像編劇一樣;
然後本來就有英斗這個攝影師的角色;女主角也從原本麵包店店員,
後來想嘗試做女演員,想請問導演這樣安排角色的變化,有沒有什麼特殊意涵?

A6(導演):攝影師的部分是來自於我自身的經驗,我之前曾在做過時尚攝影師;
讓角色變成編劇則是因為我在寫劇本的時候碰到很多難關,
所以想讓角色當我的代言人。最後女演員的部分,
我自己是沒有想過要當女演員啦(笑),但是女主角、演員是電影很重要的元素,
也是最能引起大家興趣的地方。

Q7(觀眾):兩男一女跟兩女一男的元素很常在電影中出現,
而其中的情緒經常也很微妙,像片中有兩個晚上,
其中一兩個主角,都有提著燈到海灘尋找另一人,
但是卻找不到的情形,這是否象徵情慾上的得不到,或者是某種追尋呢?

A7(導演):今天跟台灣的觀眾一起看片,發現台灣觀眾的反應都很直接,
看到幽默的地方就會直接笑出來,但是在日本放映的時候,日本觀眾完全不會有任何反應跟聲音。
而日本男性原本在情感的表達上就比較隱晦、曖昧,雖然我不是這樣(笑),
所以如果你在我的片中感受到這樣的東西,或許代表我這部電影反映了一些日本男性的現實。

Q8(主持人):可以看到片中有很多好玩的遊戲,
請問這都是導演原本的安排嗎?還是其實也有三位演員即興發揮的部分?

A8

城戶愛莉:有一些是按劇本的,但更多是在現場玩得太開心,然後發展出來的。

齊藤優:有些是原本的設定,但很多情形是在彩排玩起來的時候,
導演說這樣很有趣,那正式來的時候我們也試試這樣吧。

(以上內容轉載自台北電影節官方部落格)

 

Fin.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九號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